「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

「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研討會2022

「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研討會2022

「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於2022年11月29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辦研討會,主題為「家社校同行 容多元文化 促愉快學習」,透過專題研討,聯繫家庭、學校及社區的持份者,與教育界及社福界就良好實例及相關知識,展開廣泛交流,並一同就支援非華語與本地學生的早期學習,展開討論及分享。研討會當日於現場及線上同步進行,吸引超過二百名參加者,反應熱烈。

按此重溫研討會

歡迎辭及主禮嘉賓致辭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梁卓偉博士致歡迎辭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以視像方式作開幕致辭

開幕儀式及嘉賓合照

「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諮詢委員會主席周一嶽醫生(左)、梁卓偉博士(中)、India Association Hong Kong主席Vijay Harilela先生(右)主持開幕儀式

羅定邦中學副校長利哲宏博士(左一) 、東華三院教育科主管吳奇壎先生(左二)平等機會委員會政策、研究及培訓科總監朱崇文博士(右二) 、兒童事務委員會成員甘秀雲博士(右一)與三位主禮嘉賓合照留念

香港大學教師教育及學習領導學部講師許守仁博士(左一)、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總幹事吳煜明先生(左二)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女士(左三)、香港教育大學兒童發展及特殊教育講座教授、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鍾杰華教授(右三)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研究教授陳瑞端教授(右二) 、前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前總監謝錫金教授(右一)與三位主禮嘉賓合照留念

周一嶽醫生(左一)、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李平教授(左二)、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先生(右二)、梁卓偉博士(右一)合照留念

計劃成果分享與第二階段簡介

分享內容摘要

「 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自2016年啟動起,透過「家庭、學校、社區」協作以及實證為本的模式,為幼稚園推動文化回應教學,並創造愉快而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以提升非華語少數族裔幼兒的中文水平。計劃現已進入第二階段,並以擴充幼稚園支援為目標。

此環節邀請了計劃代表,以及多元文化教學助理培訓課程畢業生親身分享計劃第一階段成果,及對第二階段的展望。

主持人

蔡宛珊女士

嘉賓講者

多元文化教學助理培訓課程畢業生Tayiba Bibi女士

前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前總監謝錫金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研究教授陳瑞端教授

下載簡報

環節重溫

蔡宛珊女士(左一)、Tayiba Bibi 女士(左二)、謝錫金教授(右二)、陳瑞端教授(右一)

專題討論:「學校 ─ 家庭 ─ 社區」協作模式-支援文化及能力各異的學習者

分享內容摘要

香港一直是個東西匯流的大都會,亦是不同社群和少數族裔的家園。他們當中不少人生於斯、長於斯,並一直對香港的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專題研討邀請了來自教育、家庭、社會服務等不同範疇的持份者分享洞見,通過故事及成功要素的分享,在學校及社區推廣文化多元與共融的意識。

主持人

「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諮詢委員會主席周一嶽醫生

嘉賓講者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先生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副總幹事﹙長者、復康及社區﹚陳頌皓女士

香港融樂會總幹事謝永齡博士

羅定邦中學副校長利哲宏博士

下載簡報

環節重溫

周一嶽醫生(左一)、朱敏健先生(左二)、陳頌皓女士(中)、謝永齡博士(右二)、利哲宏博士(右一)

專題演講:實現教育公平-提升學生成就與成果的文化回應教學

分享內容摘要

因應全球人口流動,許多社會皆會面對急劇的人口轉變。是次演講檢視文化回應教學如何在種族多元化的環境下實現教育公平,亦探討如何將文化回應方法持續應用於日常教學當中。

嘉賓講者

多倫多大學教育領導發展及政策教授Prof Ann E. Lopez

香港大學教師教育及學習領導學部講師許守仁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助理教授杜陳聲珮博士

環節重溫

許守仁博士(左)、 杜陳聲珮博士(右)

專題環節 I :少數族裔兒童的中文學習經歷

分享內容摘要

少數族裔社群的教育及工作機會往往因中文學習遇到困難而受到限制。一眾講者分享了少數族裔兒童語言學習的經歷,讓我們更了解本地教育工作者、社工及家長如何致力於確保少數族裔幼兒在中文學習道路上,有更好的開端。

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研究教授陳瑞端教授

嘉賓講者

救世軍陳昆棟幼稚園麥妙玲校長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南昌幼稚園梁惠君校長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社會服務主管周慧璇女士

多元文化教學助理Javariya Mohammad女士

下載簡報

環節重溫

陳瑞端教授 (左一)、麥妙玲校長 (左二)、梁惠君校長(中)、周慧璇女士 (右二)、Javariya Mohammad女士(右一)

專題環節 II :重新思考「幼教工作者」在多元文化社會中擔當的角色

分享內容摘要

經驗證,家庭、社區及學校協作的模式是支援不同種族兒童學習的有效模式。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工作者亦開始與家庭及社區携手,為文化背景各異的兒童營造具文化回應的學習環境。長遠而言,這將有利於拓闊幼兒日後的教育及職業前途。

此專題環節讓幼教工作者重新思考,如何才能確保非華語幼兒,有機會發揮潛能、追逐夢想,為我們多元文化社會的未來作出貢獻。

主持人

中英語棟篤笑喜劇演員Vivek Mahbubani先生

嘉賓講者

小學英文老師 Himeshika Samaradivakara女士

大學畢業生Singh Taranvir先生

中學英文科主任Arfeen Bibi博士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總主任 (家庭及社區) 陳曉園女士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發展及特殊教育講座教授、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鍾杰華教授

下載簡報(陳曉園女士)  

環節重溫

Vivek Mahbubani先生 (左)、Himeshika Samaradivakara女士(中)、Singh Taranvir先生(右)

Vivek Mahbubani先生(左一)、 Arfeen Bibi博士 (左二)、陳曉園女士 (右二)、鍾杰華教授(右一)

回首頁